新學期剛開學,一名一年級男生由他媽媽和姑媽帶著前來做心理咨詢。做生意的父母花錢把他送進了瑞安城關的一所名校,完全寄讀在老師家中。誰也沒有料到,這孩子高高興興地讀了三天,突然不肯去了。
有過心理咨詢實踐的人都知道,在心理咨詢過程中,困難的對象不是那些心理問題嚴重的咨客,而是年齡幼小的咨客。因為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出了心理問題,更不可能在面談時,把自己的種種情況表述出來。和這樣的孩子面談,有時會陷入僵局,常常需要運用咨詢機智,歪打正著地解決問題。
了解孩子對學校的態度
許多剛入學的孩子,不愿上學,往往與上幼兒園時的經歷有關。比如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合不來、受過欺侮、老師不喜歡他等,孩子常常不很喜歡去幼兒園,現在,把這種情緒情感遷移到了小學。比如家里對他上不上幼兒園沒有立規矩,比較放任孩子,經常是兩天打魚,三天曬網的,形成了習慣,入小學后也如法炮制。但這男孩很喜歡去幼兒園。按理,有過集體生活經驗、且又很正常的小朋友,不大可能一上學,就不肯去。聽他媽媽介紹時,我偷偷觀察他,發現他不像有些不想讀書的孩子,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,對媽媽的話無所謂,而是虎頭虎腦,媽媽講,他笑嘻嘻地聽。但我轉而問他:“不喜歡去學校?”他點頭,很快回答:“不喜歡?!边@種情況下,我自然想到的是他在學校這三天可能遭遇了什么刺激或負性體驗。于是慢慢地用對待兒童的親切態度,采用常規思維方法逐一嘗試可能的原因:“怎么,學校里有小朋友欺侮你啊?”他馬上搖頭,說“沒有?!薄澳阌X得老師不喜歡你嗎?哪個老師?講給阿婆聽聽,阿婆給你評評理?!薄皼]有,”他又很干脆地回答?!白谀闩赃叺氖桥瑢W還是男同學?”我切入得更具體些,“女的,”他說?!八矚g和你玩嗎?記不記得她的名字?”他高興地點點頭,大聲喊出同桌的名字,還補充說:“她還叫我去她家玩呢。我沒去?!?/p>
和他交談,可以說很愉快,因為他有問必答,而且態度積極。我不斷以學校的快樂生活“誘惑”他,但一接觸到要他繼續上學去,他總是兩個字:“不去?!?/p>
我幾乎沒轍了。要說這樣的談話吧,有問有答,算得上暢通;要說效能吧,我只是排除了許多不愿上學的一年級小朋友通常的一些原因,但并沒有摸到這個小男孩的底。
轉換切入角度,探索可能原因。
對這么小的孩子,你一味跟他窮根究底,是很難問出名堂的。我開始夸獎他,把他的情緒拉上來,以便更有效地引導。我夸他很聰明,回答我的問題速度很快,聲音很響,如果在學校里一定會是個好學生。他果然很高興??墒钱斘翼槃輪査骸澳悴蝗?,總該有個理由吧?”。他卻說:“沒理由。我沒理由?!?/p>
說是沒理由,當然肯定是有原因的,只是這個小男孩尚不清楚而已??紤]前面的談話,證明他并沒有對學校生活反感與恐懼,那么較大的可能是父母分離造成的對親情的渴求,以及在老師家的不舒服。所以即使是父母不在家的家,他也喜歡,那是最自由自在的地方,況且到晚上還能見到爸爸媽媽。這樣的模糊情感狀態,要如此小的孩子用明確的語言表達,是困難的。
投其所好,歪打正著
對一個不去上學卻說不出理由的小學一年級男生,要勸他繼續上學,真的需要像低段教師上課那樣動腦筋玩花樣。我靈機一動,決定讓他算算賬,因為現在的孩子對錢都比較感興趣。我讓他問問媽媽,讀了三天的那所學校交了多少錢他才能去讀?他立即轉身問媽媽,知道花了2萬元。我讓他問問媽媽,這么多錢爸媽要干多少時間才能掙到,我也告訴他靠工資收入,我自己要多少時間不吃不喝才能積到這么多錢。他有些動容,覺得錢花了很多。然后我就用激將法,讓他想想,花了這么多錢又不去讀,笨不笨?這一招還真行,他想了一會兒,承認“笨”。在他動搖之際,追進對他的“我看你不會這樣笨的”之類的評價,鼓動他“我們花了錢為什么不去讀啊,這樣多虧”等激他。他對我的誘導開始連連點頭了,就抓住時機,立刻作出決定:“怎么樣?明天我們就去學校,讓老師和同學知道,我們也很聰明,我們又不是傻瓜!”他答應了。
與此同時,我也給家長一些忠告:好好安排時間,多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活動;和老師密切聯系,拜托老師能夠多多關注他,讓孩子上學更快樂些。